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

台灣琉璃小灰蝶


台灣琉璃小灰蝶      (鱗翅目)(小灰蝶科)



這隻台灣琉璃小灰蝶,飛舞時湛藍的讓我們驚豔!

卻讓我們苦苦守候良久,也不肯張開翅膀讓我們拍攝,

就在大夥意興闌珊散去時,才停下微張一下下翅膀,

所謂機會是留給願守候的人,所以等最久的我

搶拍下了這難得的畫面,可惜太緊張還是給拍糊了!

小灰蝶科辨識上需要很細心地核翅面的斑紋。

常常會因為找其學名核對到頭昏眼花!

但也沒辦法因為小灰蝶科蝴蝶目前記錄103種,在低海拔

地區(300公尺以下)可見到的小灰蝶約在35種左右!

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加加油,繼續給他鍛鍊視力吧。


台灣琉璃小灰蝶非常袖珍輕巧飛行速度很快!










台灣琉璃小灰蝶

學名:Acytolepsis puspa myla (Fruhstorfer, 1909)

科名:鱗翅目(Lepidoptera) 小灰蝶科(Lycaenidae)

別稱:靛色琉灰蝶、鈕灰蝶、青灰蝶.

分布:分布於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山區,海拔 300-1500 公尺

山區為其主要棲息環境


形態特徵:本種為小型蝶種,展翅寬約2.6-3.1公釐,雄蝶翅膀

 表面水青色具藍色琉璃光澤, 翅緣黑色,翅腹面白色,

 外緣具黑點排列,亞外緣有波浪狀斑紋,前後翅散生許多黑點,

 雌蝶翅表黑褐色,中央具藍色琉璃光澤 ,後翅亞外緣

 呈波浪狀不相連的斑紋。本種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,

 成蟲於2 - 6月及9 -11月出現,常見於溪邊及潮濕地吸水,

 具領域性,幼蟲體色綠色,長梭形,以各種饅頭果類、龍眼、

 山櫻花等植物寄主。








台灣琉璃小灰蝶Acytolepsis puspa myla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

黑弄蝶


黑弄蝶 (弄蝶科)(袖弄蝶屬)


6月21日清晨六點多天才剛亮,這隻黑弄蝶似乎也才剛睡醒


活動遲緩因而很順利地拍好這好動的黑弄蝶弄蝶飛行速度

快拍攝最好選擇清晨與傍晚,雖然光線較不足,但是免去累死人

的追族,這是我的小小經驗分享!





特徵弄蝶科黑弄蝶翅膀背面黑褐色,前翅中央有大型白斑,

大白斑和翅膀端部邊緣之間,有五個細小的白色斑點,後翅無白斑。

翅膀腹面與背面斑紋無多大差異,雌雄差異不大。喜歡吸水和鳥糞,

幼蟲的食草是月桃、穗花山奈(野薑花),密源植物是冇骨消、馬纓丹

等,除冬季外,幾乎都有牠們的蹤跡;河口區的木麻黃林下,

有冇骨消、馬纓丹生長的地方,不難找到牠們。










黑弄蝶

學名:Notocrypta curvifascia (C. Felder & R. Felder, 1862) 

:鱗翅目(Lepidoptera)

科名:弄蝶科(Hesperiidae) 袖弄蝶屬(Notocrypta)

別名:袖弄蝶

分佈: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,海拔500-1500 公尺左右

山區為其棲息環境為常見的種類


  寄主植物:幼蟲寄主薑科的野薑花、月桃等薑科植物。


蜜源植物:冇骨消、馬纓丹、金露花等或其他多種小型野花花蜜  







黑弄蝶Notocrypta curvifascia






黑弄蝶 - 蝴蝶資料






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

石牆蝶(網絲蛺蝶)


網絲蛺蝶(石牆蝶)    (蛺蝶科)(絲蛺蝶屬)


 萬里某處山腰上有著一株相當高大的臭黃荊,

為了拍攝它我沿著石階氣喘吁吁地攀爬,

這石牆蝶就在這時出現,石牆蝶翅上的白底灰黑縱線花紋,

而衍生而出有許多別稱,是常見的蝶類,

飛行速度中等,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均有分布。

成蟲壽命為23個月。


石牆蝶的蝶姿篇篇









見有人追蹤,展現本能鑽到石階縫隙中,

難怪要稱為石牆蝶,瞧牠的隱藏功力。




等到感到危機解除後才鑽出

得意的牠最後竟然給我這個鄙視的眼神…!!!




石牆蝶網絲蛺蝶

學名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Fruhstorfer,1898

:鱗翅目(Lepidoptera)

科名:蛺蝶科( Nymphalidae) 絲蛺蝶屬(Cyrestis)

別名:石墻蝶、石牆蝶、石垣蝶、石崖蝶、地圖蝶、

崖蝶、崖胥、崖胥蛺蝶、台灣地圖蛺蝶

分佈: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,中央山脈四周海拔

500-1500 公尺山區均有分布
  寄主植物:桑科之無花果、天仙果、台灣榕、糙葉榕、白肉榕

蜜源植物:成蝶喜吸食鳥獸糞便汁液或腐熟落果 

特徵:展翅45-50mm,翅表面白色,翅脈明顯且具黑、

褐色橫向的條紋,近外緣顏色較深,斑紋網狀如地圖

又稱地圖蝶或網絲蛺蝶等,後翅近肛角有橙黃色的斑紋。

本屬僅有一種,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

成蟲 4 - 10 月出現,常見於溪邊或潮濕的地面吸水,

喜歡群聚活動,也會飛到較高的樹冠層,幼蟲以桑科榕屬

的植物寄主,終齡幼蟲頭頂有一對外彎的角狀突,

28體節背面各有一枚刺狀棘突,末端黑色,

各齡期體色都不一樣。






石牆蝶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- 嘎嘎昆蟲網














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

六條瓢蟲


六條瓢蟲     (鞘翅目) (瓢蟲科)


 一叢茴香(茴香的花原來還不俗呢!)忍不住拍它幾張.




然而也因此發現了這裡春光無限,六條瓢蟲

(不是有六隻瓢蟲哦!)是它的名稱就叫六條瓢蟲!


六條瓢蟲正在舉行婚禮。


資料上記載雌雄大小不同,雌性的體型較大些,是肉食性的.

以蚜蟲為食,根據陶家駒先生所著台灣省蚜蟲誌記載,

此瓢蟲可捕食51種蚜蟲之多。


呵呵~~~好熱鬧,食蟲虻也是來參加婚禮嗎?


很幸運地也拍到六條瓢蟲的寶寶.


慘遭毒手的是誰家小孩?兇手躲在花後面看不清楚是誰!


上回好友反映想抓幾隻肉食性瓢蟲放在菜園當衛兵.

~~~好心動!!!我家菜園正為蚜蟲氾濫好苦惱!

六條瓢蟲牠可是防治蚜蟲的有名益蟲哦。

 



六條瓢蟲

別稱:六斑月瓢蟲

學名Menochilus sexmaculatus

科名:鞘翅目( Coleoptera)瓢蟲科(Coccinellidae)

形態特徵:六條瓢蟲外觀變異極大,翅鞘是深紅色的底色,

標準型其呈紅色的體背上具有三對大小不一、

彎曲的黑色橫斑紋,這些橫向的斑紋並不完全連接,

六條瓢蟲的直徑大約在零點五公分左右。

 生態習性:六條瓢蟲是肉食性的昆蟲,常以蚜蟲為食物,

而蚜蟲因可行孤雌生殖(無性生殖的一種),

常會在各種農作物上大量出現,每一葉片上就有上百隻,

令農夫大感頭痛。以瓢蟲來抑制蚜蟲群是十分有效的方法,

且無農藥殘留的副作用,這就是著名的「生物防治法」。

六條瓢蟲是防治蚜蟲的有名益蟲





資料來源~~~






六條瓢蟲Cheilomenes sexmaculata